2015-10-22 09:22 来源:新蓝网
很多人知道,被狗咬了之后,要打狂犬疫苗;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被猫咪亲密接触之后,也要进行医学处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今年6月份,外媒的一则报道,让宠物迷,尤其爱猫者震惊:
几月前,一则外媒报道引起宠物迷,尤其爱猫者震惊: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市女子珍妮,一觉起来后,发现自己左眼充满了血丝,并几乎呈现看不见的状态,最终失明。医生检查发现,原来“凶手”就是每天陪伴在她左右的猫咪,珍妮眼睛曾被猫舔。
来杭求医的马女士,帮助小猫被抓后也出现视力急剧下降……浙江省人民医院近来接诊了3位“猫抓病”患者,另两名是男性,一位是杭州人,另外一名是绍兴人。
舔瞎的!猫咪的唾液有毒吗!
马女士的遭遇:“农夫与蛇”现实版
年近六旬的马女士,近一段时间一直生活痛苦、恐惧中。1个多月前,身体一向不错的马女士得了“怪病”,视力莫名其妙骤然下降,最后发展到犹如终日置身于浓雾中,视物模糊;同时,令她害怕的的是,她的左腋窝下及左上臂肘部渐渐冒出10多个肿块,鹌鹑蛋大小,并伴有发热、四肢无力、头痛、关节痛,就诊河南及北京等多家医院,治疗无效。
其中一家医院淋巴结活检提示“淋巴组织增生,建议进一步检查排除淋巴瘤”,淋巴瘤?这下把她吓得够呛。经朋友介绍,今年9月18日,马女士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朱培芳主任医师及童永喜副主任医师接待了她,详细问了病史后,怀疑马女士的怪病可能与猫有关,建议其住院检查治疗。
“这简直是‘农夫与蛇’现实版,没想到小流浪猫有这么‘毒’。”得知病因的马女士忿忿然。
马女士是个体户,家境殷实,为人善良,她家里有很大一个仓库。8月初的某天,马女士进入仓库无,听到仓库一角听有小猫叫,喵…喵…地,叫得很凄惨,撕心裂肺似的,走近后看到,是几只出生没多久的小野猫,顿生怜爱。之后的一段日子,马女士天天给它们送吃送喝的,其乐融融。
一次在与小猫玩乐中,她左手被其中一只小猫抓伤并出血。马女士当时没有特别在意,简单消毒后,注射了狂犬疫苗,以为就没事了。让人想不到的是,半个月后发生了本文开头描述的情况。
入院后,专家再次行了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符合“猫抓病”的淋巴结特点。最终她的“怪病”终于得到了确诊,其实是被仓库里的小野猫“害”的。明确了病因,接下来的治疗变得简单,用药治疗10天后马女士各方面恢复得不错,于近日出院。出院前,病友讲了美国珍妮的报道,马女士感慨地说,我比她幸运!
另两位病人基本情况是,男,36岁,杭州市人,一次郊外救助野猫时,不小心被其咬,2周后发病。男,64岁,绍兴人,被家里宠物猫咬伤后半月发病。
秋冬是猫抓病多发季节
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潘红英介绍,潘主任说,猫抓病偏向“秋冬算账”,每年这个时候,感染科总会收治不少类似的病人。不是很有经验的医生,这个疾病往往会被忽略。
猫抓病又名猫抓热或良性淋巴网状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主要由汉氏巴尔通体引起的、以亚急性局部肉芽肿性淋巴结炎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的感染性疾病,其中约10%的为非典型病例,可表现为皮疹、腮腺炎、乳房肿块、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面神经麻痹、胃肠炎、骨髓炎、肺炎、脊髓炎等,患者多有被猫等动物抓伤或密切接触史。
其病潜伏期一般为2—6周,少数病例可长达数月甚至超过1年。猫抓病常发病于秋冬季,猫之间的感染主要通过跳蚤进行,有报道称,宠物猫的感染率可达30%。发病时,出现淋巴结肿大及发热症状,有被猫咬、抓伤病史,结合淋巴结活检以及实验室检测可确诊该病。该病确诊后,经过针对性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只有免疫功能低下者才可能发生严重的全身病况,如心、脑等并发症,极个别发生死亡。近几年,陆续有像美国珍妮及马女士这样对眼睛损害的报道。
医生建议:
在防治方面,潘主任建议:
1、猫之间的感染主要通过跳蚤,所以要注意养宠物的卫生;
2、鉴于猫抓病可对免疫低下者造成严重后果,慢性病者与免疫力低下者、有幼儿的家庭最好不要养宠物;
3、不要和宠物过分亲密接触,尽量少刺激猫狗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被咬或抓伤,尤其在春季动物发情期和夏天气温高又闷热时,宠物更容易抓狂。如果被带病原体的猫咬或抓伤过,秋冬季需注意可能发病;
4、被猫咬抓伤后,应及时注射狂犬疫苗(猫也可携带狂犬病毒),如果之后出现淋巴肿大、畏寒发热等症状时,一定要将被猫咬抓伤的病史告诉医生,以利于正确诊断,及时治疗。
宠物固然可爱,但是一旦被抓伤必须要留个心眼,及时就医,不要大意。